梦远书城 > 普希金 > 彼得大帝的黑奴 | 上页 下页


  第三章

  我们的思想,就象天上的浮云,

  时时变换着它轻飘飘的形象,

  今天显得非常可爱,明天变得可憎荒唐。

  邱赫尔贝格①

  第二天早上彼得如约叫醒了伊卜拉金姆,祝贺他晋升为彼得自任团长的整编团的炮兵连的大尉。宫廷里的人团团围住了伊卜拉金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想要向这个新得宠者表示好感。目空一切的孟什可夫友好地跟他握手。谢列米杰夫②向他打听在巴黎的故旧,而戈洛文③则请他吃饭。请饭的举动,其他的人都跟着仿效,因此,伊卜拉金姆接到至少整整一个月的请帖。

  ①邱赫尔贝格(1797—1846),十二月党人,诗人。这里的诗句引自他的悲剧《阿尔吉维亚人》。

  ②谢列米杰夫(1652—1719),彼得大帝时代的俄军元帅和外交家。

  ③戈洛文(1672—1737),彼得大帝时代的造船工程师和海军上将。

  伊卜拉金姆的日子过得很单调,但也很忙碌,因而他不会烦闷。他一天比一天更加景仰皇帝,更好地了解了他崇高的人格。研究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诱人的科学。伊卜拉金姆亲眼看见他在枢密院里跟布图林①及杜尔戈鲁基争辩,分析立法的重要条款,亲眼看到他在海军部里确立俄罗斯海上权威,亲眼看见他跟费阿方②、加夫里拉·布仁斯基③以及柯庇叶维奇④一道在休息的时候浏览外国文化人的作品的翻译,或者访问商人的工厂、手艺人的作坊和学者的书斋。呈现在伊卜拉金姆面前的俄罗斯,好似一个大工场,只见那里一排排机器在运转,那里每个工人都服从制定的规章制度,忙于自己的工作。伊卜拉金姆认为自己有责任在他的机床旁好好劳动并且力争少去想念巴黎生活的快乐情景。更为困难的事情便是驱除另一种美好的回忆:他时常想念伯爵夫人,想象她理所当然的愤怒、眼泪和颓丧……但是,有的时候一个可怕的念头紧庄他的胸膛:社交界的赏心乐事之中,或有新的纠葛,或会出现另一个幸运儿——他战栗了。嫉妒便在他非洲人的血液里沸腾,而热泪就要在他黑脸上滚下来了。

  一天早上他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被一堆文件包围,突然他听到大嗓门的用法语的一声问候。伊卜拉金姆立刻转过脸来一看,却原来是年轻的柯尔萨可夫⑤。此人被他遗留在巴黎社交界的漩涡里,这时兴高采烈地大声喊叫着拥抱他。

  ①布图林(1694—1767),原为彼得大帝的勤务兵,后晋升为元帅。

  ②费阿方(1681—1738),俄国教会首领、学者和诗人。

  ③布仁斯基(1680—1731),俄国教会首领、作家和翻译家。

  ④柯庇叶维奇(1708年以后去世)——翻译家和出版家。

  ⑤实有其人,名叫里姆斯基—柯尔萨可夫(1702—1755)。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