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笔记杂录 > 广东新语 | 上页 下页
学语(1)


  白沙之学

  吾乡理学。自唐赵德先生始。昌黎称其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亟排异端而宗孔氏者也。宋则梁先生观国。有归正一书。谓苏氏父子所为文。出入禅谛。饰以纵横。非有道者之言。胡待制寅亟称之。明兴。白沙氏起。以濂、雒之学为宗。于是东粤理学大昌。说者谓孔门以孟氏为见知。周先生则闻而知之者。程伯子周之见知。白沙则周之闻而知之者。孔孟之学在濂溪。而濂溪之学在白沙。非仅一邦之幸。其言是也。

  白沙先生初学于康斋。而未有得。归坐春阳之台。潜心数年。乃恍然有得于孔、颜之所以为乐。其学盖本诸心。其功则得于静。故每以静中养出端倪教人。其言去耳目支离之用。非去耳目也。去其支离之用也。其不事著述。而欲归于无言。盖以道之显晦。在人不在言。伏羲著述止数画。而画前又有易。六经而外散之诸子百家。皆剩言而已矣。又谓此理之妙不可言。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可得而言之。比试言之。则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言。皆不足以得言。

  甘泉之学

  甘泉初游江门。梦一老人曰。尔在山中坐百日。即有意思。以问白沙。白沙不以为然。是则白沙亦未尝欲人静坐也。然明道见人静坐。辄叹为善学。紫阳亦曰。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甘泉则谓古之论学。未有以静坐为言者。程氏言之非定论。盖孔门之教。皆欲从事上求仁。动时着力。何者。静不可以致力。纔致力。即已非静矣。故论语曰。执事敬。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惧慎独。皆动以致其力之方也。故善学者必令动静一于敬。又云。涵养在敬。进学在致知。如车两轮。又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明道云。学在知所有。养所有。明道得孔孟之传者也。其语学也。上下体用。一贯中正而无弊。朱、陆各得其一体故也。朱语下而陆语上。宗旨各有所重。

  白沙本于濂溪。阳明本于明道。其学未始不同。而当时二家弟子。各执师说不相下。有建宁太守者。为甘泉、阳明创大同书院于武夷。以见二家大同之意。甘泉闻之甚喜。谓己与阳明。戮力振兴绝学。一以濂、雒为宗。致良知以体道。犹磨镜以照物。不是一空知便已。故曰格物。物即为物不二之物。至善是也。知止、定、静、安、虑、能得。则格之矣。吾之言格物。与阳明之言致知。无二旨也。顾端文【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时官吏部郎中。于东林书院讲学。谥端文。有泾皋藏稿。】云。阳明之知。即甘泉之物。甘泉之格物。即阳明之致知。大均谓知在于物。物外无知。物在于知。知外无物。知不可致。必格吾物以致之。物不可格。必致吾知以格之。格致一也。湛、王之说。善会之无有不同。格知中之物。致物中之知。而大学之道尽之矣。

  甘泉先生尝开礼舍僧寺。来学者。令习礼三日而后听讲。讲必端坐观心。不遽与言。使深思以求自得。阳明云。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为禅。甘泉者。殆圣人之徒也。青萝云。阳明之学过于高。惟甘泉所论。纯粹平正。上下皆可企及。至于宋儒之中。专信明道。尤为独得之见。先是甘泉在京师。与阳明讲求正学。天下靡然从之。号阳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广宗。而阳明早世。甘泉独以高寿作人。学者慕风而至。得以及门为庆幸。噫嘻。可谓盛矣。

  甘泉翁年七十有五。始得致仕。作歌云。归来乎而。嗟余其归矣。东西南北之人兮。安所不之矣。水宿山栖兮。忍其饥矣。因取道江浙。泛钱唐。游憩于武夷久之。常为九曲棹歌。令诸生歌以相乐。有一篙一篙至无终。篙篙相接终有通之句。归至罗浮。日夕端坐石上。未尝至家。年八十复游南岳。筑室紫云峰麓。集衡阳人士而诲之。数月乃返。年九十二时。又游南岳。道过古州。邹文庄【邹守益字谦之。安福人。正德状元。官祭酒。谥文庄。】率同志数百人趋迎。戒曰。先生高年。犹殷殷访友。此可征其学矣。古云。宪老不乞言。吾侪无多问以烦长者也。时文庄年亦六十。临别泪落沾襟。翁顾慰之曰。谦之何悲也。岂以予年老不复再会耶。后十年当再过子。其后四年。翁九十有六。又欲往游武夷。未行而病。临终。为门人谆谆说易。昔人云。人不学便老而衰。若翁者。其真自强不息之力也哉。

  弼唐之学

  明兴。白沙氏起。其学以自然为宗。无欲为至。盖天之学也。天无欲而四时行。日月无欲而万物以之变化。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以其无欲焉耳。白沙得其微。当时来学者至倾天下。甘泉扩其绪而大之。及门四千余人。然以为求友于南。得庞弼唐一人而已。初。弼唐讲学罗浮。官南都时。又讲学于新泉书院。年五十有三致政。乃请为甘泉弟子。甘泉命主天关讲席。都授广州。尝言吕泾野【吕柟字仲木。高陵人。正德状元。官南京礼部侍郎。谥文简。有泾野集。】在北。庞弼唐在南。二子者。中分吾道而治。可谓不孤。自甘泉没。弼唐与陈唐山【陈其具字才甫。号唐山。番禺人。官武宁教谕。有思诚日录。】、林艾陵、刘素予【刘模字叔宪。号素予。南海人。官兰溪教谕。】、黄莱轩、岑蒲谷【岑万字体一。顺德人。初名薮。嘉靖时官河南布政使致仕。有蒲谷集。】、邝五岭、何古林、霍勉衷为天山讲易之会。四仲月。则大集天关。弼唐谓阳明之所谓知。即朱子之所谓物。朱子之所以格物。即阳明之所以致知。与甘泉体认天理之说不相悖。良知莫非天理。天理莫非良知。原无二旨。当是时。甘泉、阳明二家弟子。各执其师之说。互有异同。自弼唐为之会通。而浙、广二宗。皆于弼唐悦而诚服。于时乡士大夫翕然和之。若何古林则学诃林。薛中离【薛侃字尚谦。揭阳人。师事王守仁。结斋中离山。与士子讲学。嘉靖时官行人。以直谏贬为民。】则于金山。黄泰泉于白云。钟叔辉于宝潭。杨肖斋、叶允中【叶时字允中。归善人。着阳教书、阴礼书。】于归善。叶絅斋于罗浮。王青萝于 粤秀。而其在广州者。遇朔望必偕至天关。就正于弼唐。絅斋云。先生圣儒。不言而躬行。其质行。诸儒不能逮也。而教人则尤精微纯粹。要而不烦。可谓笃论者也。弼唐名嵩。字振卿。南海人。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