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张爱玲文集·附录 > 爱恨倾城小团圆 | 上页 下页
七四


  我们还是回到当年——

  1994年秋,《中国时报》鉴于《对照记》的特别价值,把第17届“时报文学奖”的“特别成就奖”授予张爱玲。

  张爱玲欣然接受了这个奖,还写了一篇获奖感言,发表在1994年12月3日台北《中国时报》副刊上。

  这个感言的题目,就是《忆〈西风〉》。她在感言中,对当年写《我的天才梦》,因字数超限被取消了原定首奖的“往事”仍耿耿于怀。她说,因为十几岁时最敏感,易于受伤,因此现在获奖一点喜悦感觉都没有了。

  本书前面已经讲过,这个记忆是靠不住的。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是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字,其中流露出来的不平之气,是缘何而来?

  从《五四遗事》到《色·戒》,到《同学少年都不贱》,再到这篇《忆〈西风〉》,实际上都埋藏着一条连贯的情绪伏线——

  谁对她的一生坎坷负责?

  这是她终生也不能释然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没有谁!

  也不能埋怨时代,只能归之于命运;而且,如果再晚一点,就连那昙花似的盛放也都不可能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接受这个奖,她特地到照相馆照了一张“近照”,寄到台北,刊登在获奖次日的《中国时报》上。

  照片中的张爱玲,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但明显已是苍然一老妇了!

  最可称奇的,是她手拿一张卷着的华文报纸,露出赫然几个标题大字:“主席金日成昨猝逝。”

  ——到最后,她也要惊世骇俗一次!

  这个亮相,使不少张迷惊骇,甚至有人认为很不祥。但,这就是张爱玲——命运就是再严酷,她也没有屈从,到最后也还有心情挑战与调侃。

  她通知皇冠出版社,再版《对照记》时,要把这张照片放在最后一页,并补充了如下的文字说明:

  写这本书,在老照相簿里钻研太久,出来透口气。跟大家一起看同一头条新闻,有“天涯共此时”的即刻感。手持报纸倒像绑匪寄给肉票家人的照片,证明他当天还活着。其实这倒也不是拟于不伦,有诗为证。诗曰:

  人老了大都
  是时间的俘虏,
  被圈禁禁足。
  它待我还好——
  当然随时可以撕票。
  一笑。

  幽默依然如故。不过,她虽老了,却绝没有被时间所俘虏。最后的这几年,是她相当勤奋的几年,写作的速度很惊人。

  无人打扰,不为钱所困,尚有精力书写回忆录——这不正是一个作家晚年最圆满的境界?

  在《红楼梦魇》里,张爱玲就感叹过“去日苦多”。

  流走的岁月,确是太多了。一部《小团圆》,至今还没写完,何日能杀青,还在一片迷雾中。

  送走了一个“急管哀弦”的冬天,又是一年盛夏来临,老年张爱玲忽然又不安宁了。

  1995年5月17日,她给林式同写信,又要搬家。她说,伊朗房东在找她的麻烦,让她雇人清扫房间,吵得她吃不消。她想搬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或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去,还在信中附上了剪报资料。

  不知她是怎样想的——两个地方都在沙漠中,比洛杉矶更热、更干。

  林式同接信大吃一惊:张爱玲这么大年纪,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可以?

  他赶忙打电话给张爱玲,问她在拉斯维加斯有没有熟人,张爱玲说没有。林式同这次没有尊重她的意见,坚决反对。

  张爱玲又提出,可否在洛杉矶找一处新建的房子。林式同对房地产业“门儿清”,他告诉张爱玲:这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要找新房子很难,还是先不动为好。反正租期7月份才到,这期间一定能为她选到一个好住处。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