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现代名家 > 谢冰莹作品集 | 上页 下页
谢冰莹简介


  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在谢婉莹、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小妹妹。而在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可谓情路崎岖。尽管如此,她依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爱晚亭》、《芦沟桥的狮子》等多篇作品曾被选为台湾中学国文教材。

  ***

  谢冰莹,本名谢鸣冈(1906-2000),湖南新化人。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期间投笔从戎,于1926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前身),次年参加北伐,同时于《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从军日记》。后两度赴日入早稻田大学研究,并曾因抗日反满罪被捕。 1937年抗战爆发,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曾任报纸副刊、文艺月刊主编,以及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华北文化学院教授。1948年来台,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退休后定居美国。其著作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散文、书信、论著等,著有《女兵自传》、《我的回忆》、《冰莹书信》等,并编有《新译四书读本》、《新译古文观止》等。

  ***

  谢冰莹10岁时候开始上学,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

  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

  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

  1931年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谢冰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

  被遣送回国后,1935年复更名赴日留学,就读早稻田大学研究院。

  七七事变,回湖南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开赴前线,自任团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抗战后期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

  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

  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
 
  2000年1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3岁。

  ***

  谢冰莹自1947年离开故土,就再没有踏上回乡的石板路。人们按照谢冰莹“如果我不幸地死在美国,就要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金门大桥下,让太平洋的海水把我飘回去”的遗嘱,将谢冰莹的骨灰撒入江海,圆了谢冰莹的还乡之梦。

  谢冰莹故居位于湖南娄底冷水江市铎山镇龙潭村,分新“守园”和旧“花灼堂”两部分。“守园”是谢冰莹四次逃婚前的住所,“花灼堂”则为出生地,故居建筑极具湘中民俗特色。

谢冰莹1
谢冰莹2

谢冰莹3

谢冰莹4

谢冰莹5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