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林语堂 > 吾国与吾民 | 上页 下页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文学之特性


  中国有说教文学与怡情文学的区别,前者为真理之运转传达工具,所谓“文以载道”之文,后者为情愫之发表,所谓“抒情文学”。二者之区别,至为明显;前者为客观的、说明的,后者为主观的、抒情的。中国人都一致推崇前者,认为其价值较后者为高大。因为它改进人民的思想,并提高社会道德之水平。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遂轻视小说戏剧这一类文学,称为“雕虫小技”,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唯一例外为诗,诗虽同样为抒情文学,他们对之非但不予轻视,且珍爱修养之盛,过于欧美。事实上,中国文人全都暗里欢喜读读小说和戏剧,而官吏阶级虽在其冠冕堂皇的论文里说仁道义,可是在其私人说话里,往往可以发现,他们很熟悉《金瓶梅》或《品花宝鉴》里的人物,二者都是淫猥的两性小说。

  其理由易见。那些说教的文学大体上均属质量低劣的次等作品,充满了宣扬道德的陈腐之说和质直的理论。思想的范围又为畏惧异端邪说的心理所限。故中国文学之可读者,祇是那些含有西洋意识之文学,包括小说、戏剧和诗,这就是幻想的意象的文学而不是思考的文学。读书人本不是经济专家,而偏写讨论捐税的文字,文人学士的手未尝一执刈镰,偏写讨论农耕的文字,而政治家本非工程师,乃大写其“黄河保护计划”——这一类是很普遍的题目——在思想限阈内,像中国的俗语说法,读书人都在孔夫子门坎里翻筋斗。他们都轻视庄子,却人人皆读《庄子》,庄子为毁谤孔氏学说的伟大作家。有几位学者胆敢玩玩佛学,不过他们对于佛教仪式并不崇奉。茹素戒荤亦不虔诚。他们的畏惧异端学说,有如畏惧达摩克勒斯(Damocles)的利剑,畏惧异端实即畏惧新思想。文学本生存于自然发生的境界中,却配备以经典的传统思想,“心的自由活动”之范围乃大受限制,这在孔夫子门坎里翻筋斗,不问其本领如何高大,终不过是孔门界限里的翻筋斗而已。

  总之,一国的学者赓续讨论仁义达二千五百年之久,自难免重复。不是瞎说,一篇荣膺殿试第一名的大文章,倘译成简单的英文,真要以其幼穉浅薄使读者陷于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伟大的智慧所产生的伟大文艺,予人以一种虱子戏一样的异样诙谐的印象。一个作家是以只能在小说戏剧的境界以内,才能发挥其创作天才,因为他们在小说戏剧的园地上,始能舒泰地保持一己之个性,于是幻想的意象得以活泼地创造。

  衡之实际,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乃为作者心灵的发表,其本质上是抒情的,就是发表思考的文学也适用这种原理——只有直接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爱德华·扬(Edward Young)早于一七九五年已在《原始作文之研究》一书中,很清楚的说明这种观点。金圣叹是十九世纪的杰出批评家,在他的著述中屡屡这样说:“何为诗,诗者是心之声。可见之于妇人之心中,可见之于婴孩之心中,朝暮涌上你的心头,无时无刻不在心头。”文学之原始实在是这么单纯,不管一切文法上修辞上的技巧,怎样的会叫一般大学里的教授埋头磨练起来。金圣叹又说:“文人非勉强说话,非被迫而说话,但意会所到,出自天机,有不期说而说者。有时叙事,有时舒其胸中积愫,所言者既已尽所欲言,即搁笔不复赘一字。”文学与非文学作品之不同,就在有的写在笔下,倍觉美丽,有的写来,拙直无味,自然那些写得愈是美丽胜过别人的,愈能永垂不朽。

  文学之抒情的素性,使吾人得以把文学当作人类性灵的反照,而把一国的文学当作一国的精神反映。倘能把人生比作大城市,那么人类的著作可以比作屋子顶阁上的窗口,人们可由以俯瞰全景,读着一个人的著作,吾人乃从作者的窗口以窥察人生,因而所获得的人生之景象一如作者之所见者,星、云、山峰,创出地平线的轮廓,而城市里的一切走廊屋顶,彼此似属相同,但从窗口里面窥探的城市景色是具个性的,是有各自的特殊面目的。检阅一国的文学,吾人是以仅在获取人生底一瞥,一如中国最优智慧所能见到而经由他们特殊的、个性的手段所表现者。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