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林语堂 > 吾国与吾民 | 上页 下页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中国的人文主义


  欲明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之理想,先应明了中国之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这个名词的意义,未免暧昧不明。但中国人之人文主义,自有其一定之界说,它包括第一点,人生最后目的之正确概念;第二点,对于此等目的之全然信仰;第三点,依合乎人类情理,或《中庸》之道的精神以求达到此等目的。中庸之道也可以释作对常识的信仰。

  人生究有何种意义、何等价值,这个问题曾费尽了西方哲学家许多心思,错综纠缠,终未能予以全盘之解释——这是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的自然结果,目的论盖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连同蚊虫伤寒病菌在内,都是为了人类的福利而产生的。因为这个人生太痛苦、太惨愁,殆无法创设一完善之解答以满足人类的自尊心。目的论因是又转移到第二个人生,这个现世的尘俗的生命因是被看作下一世生命的准备,这种学理与苏格拉底(Socrates)的逻辑相符合,他把悍妻视作训练丈夫性情的天然准备。这一个论证上左右为难的闪避方法,有时给吾们的心灵以暂时底安宁。但是那永久不息的问题又复出现了:“人生究有何种意义?”尼采则毅然决然不避艰难地拒绝假定人生应有目的,而深信人类生命之进程是一个循环,人类的事业乃为无目的之野人的舞踊,非为有目的之往返于市场。但是这个问题仍不断出现,有似海浪之拍岸:“人生究有何种意义?”

  中国人文主义者却自信他们已会悟了人生的真正目的。从他们的会悟观之,人生之目的并非存于死亡以后的生命,因为像基督所教训的理想谓:人类为牺牲而生存这种思想是不可思议的;也不存于佛说之涅盘,因为这种说法太玄妙了;也不存于事功的成就,因为这种假定太虚夸了;也不存于为进步而前进的进程,因为这种说法是无意义的。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曩时,启蒙的学童所习诵的第一首诗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这一首小诗不独表现诗的情感,它同时表现了人生“至善至德”的概念。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理想是浸透于此种情感中的。这一种人生的理想既不是怀着极大野心,也不是玄妙而不可思议,它是无尚的真理,我还得说它是放着异彩的淳朴理想,只有脚踏实地的中国精神始能领悟之。吾人诚不解欧美人何以竟不能明了人生的目的即在纯洁而健全的享受人生。中西本质之不同好像是这样的:西方人较长于进取与工作而拙于享受,中国人则善于享受有限之少量物质。这一个特性,吾们的集中于尘俗享乐的意识,即为宗教不能存在之原因,也就是不存在的结果。因为你倘使不相信现世此一生命的终局系于下一世的生命,自然要在这一出现世人生趣剧未了以前享受所有的一切。宗教之不存在,使此等意识之凝集尤为可能。

  从这一种意识的凝集,发展了一种人文主义,它坦白地主张以人类为中心的宇宙学说,而制下了一个定则:一切智识之目的,在谋人类之幸福。把一切智识人性化,殆非容易之工作,因为人类心理或有陷于歪曲迷惑之时,他的理智因而被其逻辑所驱使,而使他成为自己智识的工具。是以只有用锐敏的眼光,坚定的主意,把握住人生的真正目的若可以明见者然,人文主义始克自维其生存。人文主义在拟想来世的宗教与现代之物质主义之间,占一低微地位。佛教在中国可说控制了大部分民间的思想,但忠实的孔教徒常含蓄着内在的愤怒以反抗佛教之势力,因为佛教在人文主义者的目光中,仅不过为真实人生之逃遁或竟是否定。

  另一个方面,现代文明的世界方劳役于过度发展的机械文明,似无暇保障人类去享受他所制造的物质。铅管设备在美国之发达,使人忘却人类生活之缺乏冷热水管者同样可以享受幸福之事实。像在法国、在德国,许多人享受着舒适之高龄,贡献其重要的科学发明,写作有价值的巨着,而他们的日常生活,固多使用着水壶和老式水盆也。这个世界好像需要一个宗教,来广布耶稣安息日之著名格言,并宣明一种教义:机械为服役于人而制造,非人为服役于机械而产生。总而言之,一切智慧之极点,一切智识之问题乃在于怎样使“人”不失为“人”,和他的怎样善享其生存。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