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现代作家 > 梁启超 | 上页 下页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农历正月十六日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五岁,开始读书。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十二岁,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肄业于学海堂。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七岁。乡试中举,名列第八。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堂妹相许。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入京师。旋下第归,与陈千秋往谒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九岁,就读万木草堂,并于是年结婚。

  △1894年(清光绪二十甲午),至京师与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结交。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二十三岁。四月初十,以康、梁率领数百名举人,依汉代孝廉惯例乘公车开往都察院上书。朝廷以“批准和约”为由拒绝接受上书。

  六月廿七,梁启超在北京宣武门外后孙公园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

  强学会成立,任书记。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七月初一,应汪康年与黄遵宪之邀,携胞弟梁启勋至上海创办《时务报》。在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十五岁,到长沙主持时务学堂讲席。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十六岁。五月十五,光绪帝召见,但听不懂他新会口音,梁启超急呈《变法通议》。赏六品顶戴,敕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维新失败,乘日本兵舰逃亡。

  十一月,在兴中会横滨分会会长冯镜如等人资助下创办《清议报》。刊载《少年中国说》《戊戌政变记》《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戊戌六君子传》等文章号召爱国救亡,鼓吹民权自由。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七月,在华侨郑应儒等人支持下,于东京创立大同高等学校并担任校长。

  游夏威夷岛。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度由日本回上海,旋赴南洋。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十岁,在日本创《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并倡言“破坏主义”。是年出版《饮冰室文集》,其《三十自述》一文,备述前些之各种活动。梁启超在政治上学术上俱与康有为产生分歧,梁所写《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出,表示了与康不同的观点。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三十三岁,著《开明专制论》,坚持君主立宪,与革命党相对峙。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十五岁。九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其机关刊物《政论》在上海创刊。

  因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笔战不利,谋妥协,黄兴不许。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十六岁,著《中国古代币材考》。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创办《国风报》。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四十岁。8月27日,多个政团在北京合并成立中华民主党,推选梁启超为领袖。

  11月8日,梁启超正式从日本回国。

  12月在天津创办《庸言报》。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以中国进步党理事长入职参政院参知政事,受任袁世凯北京政府司法总长。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任币制局总裁。遭遇困难,始知袁世凯不可合作,发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表示愿从事学术,放弃政治。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四十三岁。创办《大中华》杂志。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与袁世凯决裂,间道至云南参加护国之役。12月25日,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四十四岁,在广东肇庆组织成立护国军政府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继续指挥护国运动。6月6日,袁世凯病逝。出版《盾鼻集》。

  与林长民等人创办“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晨钟报》,李大钊任总编。同年12月改名为《晨报》。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四十五岁。6月14日,张勋联合康有为入京赶走黎元洪,并于7月1日拥宣统帝重新登基,史称“张勋复辟”。4日,梁启超随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讨逆军。11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复辟失败。7月14日,在第二次段祺瑞内阁梁启超担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至此康、梁彻底分裂。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四十六岁,于年底赴欧洲考察,著《欧游心影录》。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四十七岁。3月中旬,身在欧洲梁启超致电外交委员会汪大燮、林长民讲述段棋瑞政府与日本订立密约承认日本继承山东主权。5月2日,林长民在《晨报》撰文,引发五四运动;并发生“火烧赵家楼”事件,迫使政府代表陆征祥拒绝签约。

  出版《饮冰室丛著》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四十八岁。4月,在北京组织共学社,其宗旨为“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9月,拓大为讲学社,实行聘请国外著名学者来华讲学。

  著《翻译文学与佛典》、《清代学术概论》等论著。

  △1921年(民国十年卒酉),四十九岁,著《墨子学案》。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戊),五十岁,著《陶渊明》、《大乘起信论考》。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著《戴东原先生传》、《人生与哲学》、《国学入门书要目》。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五十二岁,著《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受聘国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授业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第四次编订《饮冰室文集》出版。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阴历五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梁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丧事。康有为死于青岛。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著《辛稼轩年谱》,未竟。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五十七。

  夫人

  李蕙仙(1869年—1924年9月13日),李朝仪之季女,因为堂兄李端棻赏识梁启超之才,许配梁为妻。生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
  王桂荃(1886—1968),原名王来喜,是李蕙仙从娘家带来的丫鬟。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子女(梁启超共生15个子女,9个成年,大多成为杰出人才)

  ·长女:梁思顺(令娴,1893年4月14日-1966年),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长子:未有名(1897年秋),出世一个月夭折。
  ·次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于日本东京,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三子: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四子:梁思忠(1907年8月6日-1932年),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因腹膜炎误医身亡。
  ·次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庄(1908年-1986年),三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四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达(1912年12月16日-2001年),五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2月13日-1988年),五女,从事社会活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梁思宁(1916年10月30日-2006年),六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均(1916年12月6日-?),六子,早丧。
  ·梁思广(1919年12月2日-?),七子,早丧。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八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同(1926年9月-1927年3月),九子,出世6月夭折。

  孙辈

  长孙女:梁再冰,梁思成女,1929年生,新华社记者,驻外工作多年。
  长孙:梁从诫(1932年—2010年10月28日),梁思成子,致力环保,创自然之友协会。曾任全国政协常委。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与子女

▲梁启超与思顺、思成、思永(新民丛报时代)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