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新诗理论专辑 >

大陆先锋诗歌的语言之路
──从语言意识勘察新诗潮的语言现象

  • 黄粱



前言


  "先锋"泛指一切事物的领先者,有先行者的意味,在任何时代都有一小撮的冒险分子,以各种形态进行心灵改革或社会实践的工作。大陆先锋诗歌一般探索的起点,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创刊的《今天》文学杂志作为标记,此后引发了一系列"朦胧诗"的争议、百家争鸣式的诗歌运动和写作潮流。对这一股突破旧时代氛围的新时期诗歌运动称之为"新诗潮"。新诗潮历经争议不休的流派、政治事件的冲击,市场经济崛起等诸因素,似乎在1993年8月由万夏、潇潇主编的《中国现代诗编年史·后朦胧诗全集》和10月由谢冕、唐晓渡主编的六卷本《当代诗歌潮流回顾丛书》出版后,划下一个句号。事实不然,虽然在非官方诗歌刊物相断停刊、诗人停笔转业的沉落时期,仍有坚执的诗歌写作潜流推进,93年后接续先锋精神的刊物,大陆本土以《他们》(南京)、《声音》(广州)、《锋刃》(湖南)、《标准》(北京)、《阿波里奈尔》(杭州)为代表。海外则以93年12月创刊于美国波士顿的《倾向》文学人文季刊为集结重镇,90年夏在瑞典复刊的《今天》历经斯得哥尔摩──纽约──洛杉机的多次搬迁,仍以季刊的形貌稳定出版,当代诗歌的展示维持多元面貌。凡此种种足见诗歌艺术的拓展与建构永无止境,每个年代都有特属自己的先锋义涵。
大陆先锋诗歌的崛起有其时代的背景,蕴蓄的前因是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活动,欲了解新时期诗歌文本的格局、形态和开展,须要对79年之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一番巡礼。本文第一部分拟以"文件呈示"的方式提供忠实于现场的原始资料,并以具体可靠的编年文本寻溯源头风景及其精神面貌,第二部分试从79年以降积累二十年的诗歌暗仓,选取代表性文本进行语言空间的比较研判,从语言类型、语言功能、空间质性、空间型构四个面相分别析索,以语言意识为思考坐标,藉此勘察新诗潮的语言现象。


第一部分:溯源


■文件呈示


  有人评论郭路生为文革诗歌第一人,应该说这是一个恰当的评价。……人性在现实中丧失了合法的生存权力,但在诗歌的王国里,它却悄然诞生。……1969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读到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宋海泉·《诗探索》16辑,页122-123)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写下:相信未来。
--郭路生《相信未来》节选

  我痛恨这个每时每刻在制造仇恨和死亡的现实,而当我仍用美学手段同现实遭遇时,所带来的不是美感的愉悦,而是泄恨的快慰,以及肉体的痛楚的反抗。……于是在诗中一再出现"牢狱"和"鞭笞"的意象,表现精神受拷炙的苦痛,如《荒庭》:
当我独自一人默默而语的时候,/一只猛狮从灵魂的地狱里跳出,/……/它要挣脱,回到自由的森林!/那里有成群的野狼向它屈膝。/但来了狰狞的狱卒,将它死命/鞭笞,它终于倒下,昏在暗角里。/……
--(陈建华:《今天》22期,页263)

  几年的插队生活,使知青们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生活的严酷现实,粉碎了原来戴在眼睛上的"桔红色的"的镜片,现实的光芒直接进入他们的眼睛。……根子以他先知式的男低音,宣告着这个蜕变的完成,宣告着"心"的的成熟:
心是一座古老的礁石,十九次/凶狠的夏天的熏灼,它/没有融化,没有龟裂,没有移动。/不过在礁石上/稚嫩的苔草。细腻的沙粒也被/十九次沸腾的大雨冲刷,烫死。/礁石阴沉地裸露着,不见了/枯黄的透明的光泽。今天/暗褐色的心,像一块加热又冷却过/十九次的钢,安详,沉重,/永远不再闪烁。(节选)
我是1972年夏天读到这首诗《三月与末日》的。
--(宋海泉《诗探索》16辑,页139)

  这时的北京已是新诗的盛夏,涌现了许多写诗的人和许多好诗。我一直不曾谋面的伊群偶露峥嵘,以一首《巴黎公社》奠定了其在诗坛的地位:
奴隶的枪声汇进悲壮的音符/一个世纪落在棺盖上/像纷纷落下的泥土/巴黎,我的圣巴黎/你像血滴,像花瓣/贴上地球蓝色的额头//黎明死了/在血泊中留下了早露/你不是为了明天的面包/而是为了长青的无花果树/向戴金冠的骑士/举起了孤独的剑
--(齐简《今天》25期,页195)

   "白洋淀诗群",是指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1969-1976),一批由北京赴河北水乡白洋淀插队的知青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方含、林莽、宋海泉、白青、潘青萍、陶雒诵、戎雪兰等。此外,还应包括虽未到白洋淀插队,但与这些人交往密切,常赴白洋淀以诗会友、交流思想的文学青年,如北岛、江河、严力、彭刚、史保嘉、甘铁生、郑义、陈凯歌等人。……在这个诗群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艺术准则",尽管每个诗人的创造力形态不同,但对现代主义的认同,却是其共同的尺度。芒克、根子、多多的诗,在当时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被广泛传抄、体悟。
--(陈默《诗探索》16辑,页159、页163)

7/带上那阳光中的一朵红玫瑰,/把它献给爱情。//8/啊,秋天,/你隐藏着多少颜色?/黄昏--姑娘们浴后的毛巾。/水波--戏弄着姑娘们的羞怯。/夜--在疯狂地和女人纠缠。/秋天,秋天不逊色!
--芒克《秋天》(节选)

歌声,省略了革命的血腥/八月像一匹残忍的弓/恶毒的儿子走出农舍/携带着烟草和干燥的喉咙/牲口被蒙上了野蛮的眼罩/屁股上挂着发黑的尸体像肿大的鼓/直到篱笆后面的牺牲也渐渐模糊/远远地,又开来冒烟的队伍……
--多多《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

  我含着热泪在黑暗的年代中写下了《火炬之歌》。我压抑不住我的狂激的冲动,常常在偷偷的聚会中,在摇晃的烛光下,在青年朋友中间朗诵。……人们的提心吊胆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大街上时时传来夜晚巡逻的摩托警察,那些面目狰狞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破门而入。但是这样的聚会和朗诵一次又一次仍然在暴力的枪口下进行。……
我看见刺刀和士兵在我的诗行里巡逻/在每个人的良心里搜寻。
这是我的《我看见一场战争》一诗中的诗句,是我和我的同时代人共同有过的体验。……1978年10月10日,我带着我的诗、带着我的冲动、带着我全部痛苦和愤怒同我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到北京。次日,我以"启蒙"为题将我的《火神交响诗》全稿以大字报的形式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张贴了出来。
--(黄翔:1994,页84-85)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年底,……那天我从西单回到家里,被眼前的一切弄得目瞪口呆:家里床上桌上,到处是一摞一摞的纸,上面印了密密麻麻的字,……我一下明白了,那些潜藏在地下多年的诗歌和小说就要出世了。那天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二天当我再次经过西单的时候,我见到了第一期《今天》,封面让一些粗黑的道道竖着分隔开来,一看便知道是铁窗。上边就有北岛那首宣言一般的《回答》。
--(郑先《今天》24期,页7)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北岛《回答》节选

■文件解读

  上述文件呈示了八个片段,依创作时间排列序为:郭路生《相信未来》1968·陈建华《荒庭》1968·根子《三月与末日》1971·伊群《巴黎公社》1971·多多《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1972·芒克《秋天》1973·北岛《回答》1973·黄翔《我看见一场战争》文革时期。除黄翔(1942--)年纪稍长,其余作者年龄相仿。活动范围:黄翔(贵州)、陈建华(上海),其他人皆属广义的白洋淀诗群(北京)。另不在文件呈示范围的舒婷(福建)、周伦佑(四川)在同时期也有私密性质的诗歌写作,秘密性的地下文学活动地理范围相当广泛。其中白洋淀诗群以其靠近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文本中所汇聚的现代主义手法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后来"今天"的崛起奠定根基。
  郭路生的诗从1969年起开始在更大范围的知青中,被不同字体不同纸张辗转传抄,形成了真实具备先锋意味的震撼,同时被传抄的诗篇尚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群三部曲》等。郭路生的诗选词朴实,情感真挚,格律意识深厚易于朗诵,时代沉重的帷幕被心灵的诚真与清醒翻搅起微波,郭路生因对生命和自我过度诚实以致精神失常,这是我阅读郭路生的直觉感受,那是一个多么疯狂的时代!郭路生的诗从《相信未来》1968--《疯狂》1978--《归宿》1991,精神内涵和诗歌形式前后一致,他在坚持什么呢?必有一物使他念念不忘,那是什么?是整个时代共同丢失的吗?"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园/坟头仅仅是几丕黄土/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的陵园/长年也无人看管守护//活着的时候倍尝艰辛/就连死后也如此凄苦/我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一阵风带来了奶奶的叮嘱//'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孩子,这是你最后的归宿'"(《归宿》节选)。传统谁来眷顾?郭路生的先锋义涵依旧没有过旧。
  黄翔拥有和郭路生不同性质的传奇。"1995年1月10日,贵州诗人黄翔对的北京作家出版社非法查禁他的诗文集《狂饮不醉的兽形》一书事宜提出起诉,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据黄翔称,作家出版社曾与黄翔正式签约,为其出版诗文集《狂饮不醉的兽形》,但94年底该出版社却在未出示任何正当理由,且已发出此书宣传广告的情况下单方面斯毁合同,禁止出版。"(《倾向》6期,页270)此一事件重新唤醒了时代对黄翔的记忆。黄翔是原北京西*单*民*主*墙时期"启蒙社"的创始人。黄翔在上述一书的自传中提到了一段历史:"我活着,我写诗。我写诗,我行动,我的诗是行动的艺术。"、"我和我的诗、我的文论出现在北京。在那里我取下了毛泽东'神'的牌位,反对对他的偶像崇拜和个人迷信,并彻底暴露了所谓'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质,还它'一场浩劫'的本来面目。"(黄翔:1994,页85)。"启蒙"的结社事实与黄翔在天*安*门展挂的巨幅标语:"毛泽东必须三七开"、"文化大革命必须重新评价",在当时的中国是石破天惊的创举,时当1979年11月,也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主结社运动,魏。。京。。生的"探索"也成立于此时期。
  黄翔的诗就如同他的人,始于激情狂飚,对现实于人性的任何窒息都决不妥协。黄翔和文件中列举的其他诗人最大的不同是身份,黄翔是黑五类(出生于地主阶级,父亲又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童年时就意识到被歧视的痛苦,加上难以计数的被囚禁、送劳改的生涯,黄翔死无退所,只得向前奔突。黄翔的早期诗可能被抄毁了,从仅存的篇目观察也并非全都是呐喊式的,如《长城的自白》、《世界在大风大雨中出浴》。90年代的诗境界深沉神思安宁:


一截截入梦中的从未/有雀鸟落过的/木椿//啁啾如手指/白雪的围巾铺开毛绒绒/的温暖绕住漏雨的神/秘的//天井/太阳的灶火烧红屋脊/树影腐烂。记记的鸽羽/纷纷扬扬落入岁月酒罐/的//深坑/黑暗的掌纹上落叶悉索/一盏灯吹熄/孤独
--(黄翔:1994,页34)


  诗题《庭院》,写于1991年元月。90年他在狱中也写下了"又一头/夜的黑嫠牛绷断白天的/套索/在我面前/兀然壁立"(《大墙之夜》节选)这般深刻的体验的句子,诗人坚毅表情依旧。不管从文本的个人特质,还是刺突现实的果敢意志及其引发的象征意义,黄翔的先锋精神都不应被遗忘抹杀。
  由北岛、芒克主持的民间文学刊物《今天》双月刊的诞生,在意识形态挂帅的专**制体制外,艰难地争取到一丝民*主的发言空间,能够在当时的现实夹缝中生存一年零八个月,不间断出版了十二期(后三期以内部交流资料印行),实属不易。迥异于当时官方文学的的僵毙,"今天派"以人性解放为基础的象征化抒情,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局紧密嵌合,吸引了一代人的注目与认同。纵是难以避免地被视为异端、朦胧,但实际上以具体文本引发全国性的广泛讨论,唤醒了抑压已久的生命意识,终于汇进澎湃推涌的新诗潮。"今天派"的先锋意识自不待言。
  郭路生、黄翔、和以北岛为代表的"今天派"象征了大陆先锋诗歌的三条道路,三种精神面貌。郭路生面对当下生活的诚实和敬执传统的心情,代表回归人性与心灵的原点,虔敬穿透现象的纷乱颠倒,试图寻觅一个更本质的起源,在本文第二部分论述的文本中可发现同盟,以匡国泰、钟鸣、蔡天新、朱文为代表。黄翔反抗现实禁锢的决心与裸热奔放的激情,代表生命能量的本能性扩张,对人的尊严的向光性伸张是无法逆止的生命现象,第二部分的论述以周伦佑、于坚、孟浪、李亚伟为个中翘楚。北岛的冷静远思沉淀在现实与艺术的晃荡天平上,巧妙支撑了足以持续经营的美学张力,形质的变化是缓慢的。心绪谨严,这一路走向下文将以北岛、欧阳江河、张枣、陈东东等为论述对象。三条道路策略,目标各有所长,各循其是,语言功能定向、语言类型选择、空间音色偏好、型构张力布置,各因作者心灵阶位美学视域不同而纷繁变转,正是流景伤神引待深思。


第二部分:文本勘察

■空间质性 意境诗学--意义诗学

A1  望气的人 作者:柏桦
  望气的人行色匆匆
  登高远眺
  长出黄金、几何和宫殿
  
  穷巷西风突变
  一个英雄正动身去千里之外
  望气的人看到了
  他激动的草鞋和布衫

  更远的山谷浑然
  零落的钟声依稀可闻
  两个儿童打扫着亭台
  望气的人坐对空寂的傍晚

  吉祥之云宽大
  一个干枯的导师沉默
  独自在吐火、炼丹
  望气的人看穿了石头里的图案

  乡间的日子风调雨顺
  菜田一畦,流水一涧
  这边青翠未改
  望气的人已走上了另一座山巅

  一首古典气质的新诗,主要特征:一、它是五段空间的平行并置,每一节呈现独立完整的情境。二、节奏平缓语势内敛,语义逻辑之间的锁链松放,留置了宽大的虚白。三、整体性的宏观思维,全诗各部以同质的音色自然交叠,语言流布和声演奏的效应,诗意空间深阔、音色谐和。"望气"是古代占候的一种方法,由观察云气而知人事吉凶的征兆。本诗以五段空间对映五行变化,结尾迈向未知的空间,流露对历史变化规律的静思与期待。本诗的空间质性特征是长久以来被认知断层所遗忘的意境诗学,它的阅读界面的渗透性均衡优美,想象空间宽大,经得起历时性的品味、吟咏,不是当下抒情或即时嚣躁的类型,"望气的人"相对而言是另类,兼有阅读美感又耐咀嚼。经营意境的新诗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回归平和大度的精神世界,另一条是面向当代的生活写意,这两条道路都各有新境演示。


A2 月出 作者:匡国泰
 透明又朦胧的鸟蛋
 从黑色巢窝里旋出
 轻轻磕碰着山角
 淡然的汁液
 濡湿遍地怀想
 绵延的群山陷入迷茫
 刺猬有些不安
 小屋且比白天藏得更深
 一个名人还家
 像月亮般一声不响


  《月出》的回归角度是精神结构,并不在修辞上刻意仿古,但整体诗境宁谧幽深,洗涤尽现代文明的浮华意识,净化了普遍意义上的心灵。本诗可以在古典诗歌中找到心灵原乡,但决非临摩之作,可从两点观察:一、它是直觉通感式的形象演出,主观意识的"我"完全融会在情境。二、它的造境写意浑融无间,心灵氛围完整弥漫。《月出》来自深度静谧的心灵而非虚无的文人写境。这是意境诗学其一。


A3 虎骨 作者:冯杰
玻璃中一副完整的骨骼
让生锈的钢架支撑着
象长勺北斗星
山 此刻被解剖并加以注释

爪深深陷进石头体内
穿越火药 穿越谎言
它才来到这里

玻璃像羽毛飘满天空
听到骨的关节咯咯作响
那只虎踏着雪走动了
身后 落满梅花


  意境诗学另外一型的演示是生活写意,30年代的废名和卞之琳走过这条路,60年代的痖弦和80年代山东诗人孔孚也时有铺写,孔孚的《夏日青岛印象》即是,它比孔孚的神秘山水诗更具有前瞻意义。《虎骨》也是如此,它比冯杰擅长的乡土诗更灵妙,立基于生活场景而又即时滑脱,意境出入于虚实之际。漫说骨架即精神,精神之虎化解了物质的局限与人为的杀辱,魂魄踏雪寻梅。写意的宗旨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唐·司空图),诗意漫扩出离超越文字。意境是无法框限的精神空间。


B1 染料公司与白向日葵(节选)
作者:周伦佑
那是些非虚构的事物
说不出颜色的染料 混杂在
堆满废铜烂铁的屋子里(一间废弃的库房)
胶质壮态的半明半暗中
一些神色漠然的人在淘洗煤块
(但没有水)几个妇女在缫丝
靠左边一些的水泥地上
不规则地摆着许多密封的罐子
一个陌生男人的面孔冷冷地说
"这是我发明的染料公司"


  这首诗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寓言体,相当少见的诡异风格,值得进行开拓。全诗是不完全的十行体,第四节只有两行:"打开《释梦辞典》第65页 染料条缺/向日葵下面写着:某种危险的征兆"。向日葵被养在那些密封的罐子里,开白花,而染料公司人员胸前别着向日葵徽章。如果阅读者把向日葵与人民作比附就晓得意旨何在了。这首诗的每一行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比附,它的释义方式是结构式的,隐喻达到象征的高度。本诗(B文本)和前引A文本的诗学分野在于语言建筑的空间直觉倾向不同,本诗归属于意义诗学的范畴。意义探索的语言逻辑严谨,意念轨迹本质上是线性的,以下再呈示两种:推论式和辩证式。


B2 浪漫游戏 作者:余怒
一个女人在钟楼里生孩子
拼命用力
抖动着一身橡皮

钟声响了一下:当
她嘴里吐出鱼干

蜗牛睡着了
动物都走光了

钟声再响:当
她向外挤果汁

她全身埋在玻璃渣里
她不说话
玩着空心球


  B2的意念轨迹是推论式,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浪漫游戏",一个是"女人生孩子",推导出两个结论:一个是动物走光了(孤独),一个是她全身埋在玻璃渣里(痛苦)。孤独痛苦与浪漫游戏是自相矛盾的,这样便推论出本诗意义探索的指向:浪漫游戏的背面--游戏责任之探问与浪漫爱情之空虚。反讽语调之掌控冷静成熟,直刺人心深处。


B2 乌鸦的命题 作者:杨炼
乌鸦的语言里每个早晨再死一次
乌鸦用黑暗 炫耀光
绿色的墓地就再次被踩实
森林显出轮廓
死者的肉在松树里发胖
而耳朵又薄又透明 连挂满枝头
死后的寂静 把你们警醒


  辩证式的探索比较曲折,相对来说也显得复杂难懂,最需要注解的是这种诗,阅读者必须绕得完其中的思路,不然就迷路了。思维通过无数次的正面陈述反面辩驳,逐渐显现轮廓。概念套在形象的感觉模型中运作,而非只是概念推理。《乌鸦的命题》有三节,上引是第一节,本段可从第六行试着启解:耳朵--叶子,死者的肉--树干,死亡--森林--墓地,乌鸦--死亡使者,黑暗--光明,死亡讯息--解构清晨,腐烂驱使你们更呱噪--死的森林象征生存。依上述的思路,辩证式的意义探索题示出错综性的循环论证,不一定是前后递进,语言被重新组织过了,这是解读的关键。
意义诗学的基本命题是"意义实体",所以经常造成一种误解,以为越庞大密实就越优胜,形成无人抬得动的局面,意义成为负担。意义实体的沉厚感根源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必有一道存有之光,照射,瞬息闪露的秘密侧影方属沉重,是意义的质感而非意义的数量。另外一种是意义的实全被大方的托盘盛住,必有形制的托衬方显端庄,是意义的威仪而意义的权势使人尊重。意义绝非高不可攀,析离的意义让人更虚脱,不能歌唱的意义有何诗意可言?
  意境诗学与意义诗学的空间质性确有大异其趣之处,不过并非无法相涉,先锋诗歌文本也逐渐出现了混型的新貌,本文暂不予以讨论。从有限选本可见的作品观察,仍以意义诗学为主流,不过本论文选列作者如冯杰、匡国泰、张士甫、蔡天新,不在或极少出现在选本中,从这个角度思索,先锋诗歌的美学特质应有更多潜伏在隐匿文本中,期待进一步探掘发现。

■ 语言类型 文学语言--现实语言

C1 还给我(节选) 作者:严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被你吃掉了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被你录在了磁带上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被你用旧了也请还给我

  语言有其规范和框架才能达致普遍认同的沟通效果,矗立在语言框架中心的是常规(俚俗)图式,逃逸向框架边缘的是非常规(奇特)图式,在语言中心和语言边缘之间浮动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变体,广义的语言风格特征(社会和语境)和狭义的风格特征(个人)皆从此出。《还给我》一诗的句法结构和构词方式都是常规图式。但组合方式是新的,旧语新用:我的□□被你□□请还给我--置换新词的作法是让语言穿上新衣,旧意义焕发了新神采,意念不变但意念轨迹绕了一个侧弯,语言空间增大。


C2 动物园轶事 作者:孟浪
我伸了个懒腰
就变成了一只老虎。

而老虎一伸懒腰
却变得格外温柔……

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对我说
他们伸懒腰的时候
不敢当大人的面做。

我成为老虎,并不顾纪律
老虎羞红了脸,孩子们高兴:
动物园就是幼儿园--

孩子们纷纷伸懒腰
一只只都变成了小老虎。


  C2的修辞和构句方式不变,但意义却变化转向。伸懒腰和变老虎是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在常规图式中是无法拼合的,C2的变体风格比C1偏离语言中心更远。在语词间下了药剂,使语境发酵,本来中性的语词现在产生了剧毒,这是孟浪惯用的手法。一个孟浪变老虎威力十足,如果千百个孩子也这样搞,那动物园(兽)就真的要变成幼儿园(人)了。


C3 事件:停电(节选) 作者:于坚
在我们一生中 停电是经常遭遇的事件之一
保险丝上的小哑剧 发电厂的关节炎 合法的强奸和暴力
光明的断头机 我们对之习以为常 泰然处之
当它突然逮捕了所有光 世界在黑暗中
我们毫不紧张 声色不动照常学习和生活
(中略)
冰块冰箱里 衣服衣架上 水在水管里 时间钟壳后面
柔软的是布 锋利的是水果刀 碰响的是声音 痒痒的是皮肤
床单是洁白的 墨水是黑色的 绳子细长 血 液状
(中略)
不在的只是那头狼 那头站在挂历上八月份的公狼
它在停电的一刹那遁入黑暗中 我看不见它
我无法断定它是否还在那层纸上 有几秒钟
我感觉到那片平面的黑暗中 这家伙在呼吸谛听


  略掉前后看中段,会误以为是后现代手法的语言游戏,把语词当积木堆积。不!于坚的类型诗主要手法是视点宏观,如"逮捕所有光"、"这家伙在呼吸谛听",而现象扫描改用语言微观的手法,也就是用放大镜来清洗语言上的污尘,语词具备洗净效果,摒弃人为造作和心态上的扭曲。从另一个角度来思维,如果把已经被普遍情绪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语言视为框架中心,于坚这种风格是向边缘滑动的语言变体,虽然它明明白白是根源于现实语言,这是日常口语的另类处理,被压缩捏塑的不是语词而是语言观。这个方向值得进行研究深化。


D1 旗语第五首(节选)
作者:李亚伟
诗人占据文字,形成偏安,又骑马治天下
使人民由清一色的服饰到全体戎装,由欠收到饮食单一

爱比恨后发芽,比枣树先结果且红透了脸和决心书
这是强烈要求自杀的身子用她的内心看到了我
那秋天的远境中纵马的男人,使她甘心被占领
请求用一颗心来消灭
而我已从对她的崇拜发展成为奴隶
骑着马朝奴隶社会而去


  D1类型的诗先不提懂或不懂,它首先造成语言的新韵律,一种对语言规则的重新想象。语体学有个说法:"要突破语法规则要先掌握它"。上引诗段其实仍从规律中来,只是逐步偏离而已。这首诗的首句是这样的:"我心比天高,文章比师妹漂亮",心可以比天高,当然文章可以比师妹漂亮,句构相同,但可不是我的文章比师妹的文章漂亮。"文章"是本体,"师妹"是喻体,"师妹"想当然尔是美丽的,文章比师妹是喻拟文章绝美之意,这是语言的偏离性用法。"诗人占据文字,形成偏安"类同,都是在现实的规范中寻找突破规则的可行性,变扭了语言规范,扩延语言的想象空间。若把文学语言和现实语言分作两极,本诗的语言类型是倾向文学语言。


D2 爱情诗第一首(节选)作者:张士甫
我已把广场等成原始时代的原野
子规在灌木中啼叫

第一抹熹微伴随一位汲水的村女
从歪歪斜斜的黄土路走来
焦躁是欢乐和夏天联合发出的请柬无法放在身边
不时想起她在梦中投来的木瓜
风吹动云影掠过扇面的阴影

她若不来日子像一只扔弃的空酒瓶


  如果要说D1的风格是莽浪(文字行进如奔马),D2是织稼,语言空间浓密,纹理细致,仿如可触。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形象化的语言,这本来可能是汉语诗歌的主要特征,但被现代人遗弃。"梦中投来的木瓜",既现代又古典,仿佛熟识但又始创,披拢上潜意识氛围。二是句构的扩张,如第五行是复杂单句,它的意念轨迹一折三叠。汉语的句式有繁简之分。繁句是不避复杂,以求充分表达。本句的第一层是述补结构,"无法放在身边"作补语,补充说明焦躁的因缘:是欲望的盛夏,盛夏中的欢乐,人不由自主地想念爱情。本诗的最后三行是复句形式,到达繁句边缘了吗?不见得,提供出来供参考:"我是在那个片刻理解了恐惧没有走过去/不想同时看见一千具死尸和岁月昂贵的恩赐--/一只拥有无边春天的燕子"。


D3 梦想活在世上 作者:蔡天新
树枝从云层中长出
飞鸟向往我的眼睛

乡村和炊烟飘过屋顶
河流挽着我的胳膊出现

月亮如一枚蓝蓝的宝石
嵌入指环

我站到耳朵的悬崖上
梦想活在世上


  相对于D2的繁句形式,D3的句构算是简句形式,是完整的主谓句,还不够简,还不到边缘,更简的形式是非主谓句,但相当少见,我自己写过一些。D3的语言类型是语言的纯化,尽可能去掉语言中非诗的成分。这种形态的诗不能在语义逻辑中理解,因为它不是表述,它是诗的内在的规章的显影,是语言的诗而非诗化的语言。语言的质感有两种判断方法,一个是语感判断,一个是构词判断,以语感判断为主,构词判断为辅。语感判断的凭藉是什么?归结要回到语言意识中的身份自觉来考察,也就是操纵语言者的阶位、视域,使用语言的态度等面相往返摸索。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意识就是生命意识,诗与人是完全叠合的。不在语义逻辑中理解,它的释义方式又如何?这种类型的诗,主要的释义方式都是互涉式,它的语义场里空无一物,我命名为语义空场。它也没有边界可言,只等待你踏入,它是因你而显形的,你这一次进去和下一次观睹睹不尽雷同,取撷不尽,来之无穷。这首诗真要无情分析可从最后两行进去:耳朵的悬崖比拟听觉的边际,站在听觉的边界倾听,倾听什么呢?倾听梦想在人世的飞驰,此之所以有前面六行语言的自由拼贴,谁不想望飞翔呢?看看夏卡尔的画也可领略几分。
  先锋诗歌的语言类型除了上述之外,跨越了两端而坠落的,在文学语言的一方有两种:一类是沾滞古典情调的修辞性文本,空余修辞而已;另一类是充塞异国情调,仙女天使满天飞,乍看之如西诗中译,姑且称之为翻译性文本,以上两种类型有待专文论述。掉落现实语言的一方尚有转圈余地,不管是后现代的文本解构还是口语变形,都有实验空间的可行性,唯时间是最后的评判,目前尚待观察。

■语言功能 自我指涉--现象探索

  语言功能的最简约分类是铭记与沟通,比较复杂的分类如《剑桥语言百科全书》分为七种:情感表达、社交功能、声音的力量、控制现实、记录事实、思维工具、认同功能。诗歌中语言意识的视点和视角也有非常复杂的形貌,即以上述七种功能而言,在先锋诗歌大概都可以找到对应,有些诗单纯是社交性的(凸显自己联络他人),有的诗篇专注于认同(赞成反对或批判),也有些时代现象或心理特征在一般文献中早已消泯,却在诗歌里精确地记录。声音的力量当然是诗歌独具的魅力,语言游戏也归属此类。本论文采取的分类是从语言探索辐射的方向作考察:一端是现象探索,创造意志游离于两端之间,各取比重,而非断离成两个不相干的范畴。依论述格式选取六个文本单析。


E1 几乎致敬(节选) 作者:唐丹鸿
你吐了,在
绅士淑女中间。
引起他们
猛地一颤和哀鸣。
你的干呕
像闪电一样
明亮。有力。迅捷。

仿佛能呕出
摩托。轮船。大炮。
仿佛要呕出
银行。夜总会。
甚至医院。
我几乎打算
向你致敬。


  E1的视角针对单一现象焦点,在绅士淑女间来那么一阵呕吐,这是对存在之虚无的透视,泼辣俐落,词语象刀片一般划过,毫不留情却若无其事,当代语境的特征鲜明,现代感十足,呈现新一代的崭新诗风。


E2 莉莉和琼(组诗选一、公园以北)
作者:翟永明
公园以北,一个鬼魂
正昼夜歌唱:
"我死了,请让我复活
成为活着的任何人"

公园以北,一个行人
正停足四望:
"是谁?又是谁?
在说着这些疯话?"

公园以北,女友莉莉
正匆匆回家:
"太多了,太多的伤心事
对哪位朋友讲?"

公园以北,琼的丈夫
正挥笔作画:
"鸟儿飞过天空
我怎样飞过这些思想?"

冤死的鬼魂心灵脆弱
它在问:为什么不肯让步?
匆匆行走的人在心里想:
坟墓才是太平的地方!

莉莉在楼下研究中国花布
镜子遗忘了自己的限制
楼上,琼的丈夫触摸麻布
琼在想:这些谋杀般的颜料


  翟永明对命运的抚摸观照,向为人所称道,近期探索转向当代生活,在透澈中流露悲悯心境。E2的视点固定(宏观视点),但视角是流动的,往返在生命现象之间,自然交织成一片生存之网。组诗共分七段,视境各有所指,如急诊室、电影院等,再共构成更高阶位的网路。整体组诗在结构思维上是双层网套,演出了现象探索兼具精微与宏阔的企图。


E3 夜歌(节选) 作者:西渡
黑暗里,晃动着两支烛光的影子
就象一个在暮色里匆匆赶路的女人
越过面纱的胆怯的目光。她的男人刚刚死去
小小的骨灰盒在她的内心里
浅浅地埋了一圈,抚摸时
还带着昨天温存时的体温。

风从毗邻的街道刮来
第一个巨大的雨点。这时从黑暗中凸现的
不是女人的目光,而是午夜的凶器
冷冷的敌意,使肉体感受到锐利的疼痛:
命运所维系的一棵纤细的青草
在最高的山巅上倾倒下来,坠进了万丈深渊。


  E3是对黑暗的一次测试,是同时加诸于世界和自我的观察,内心沉淀了过多的死亡,所以夜声里满溢啜泣。现象探索和自我指涉巧妙相叠,抚触世界的裂缝,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让内心滑坠入深渊。从创造意志的位置观察,探索辐射的方向表层是朝向世界。另有一类起点是朝向自我,而逐步披露世界加诸心灵的重量,如张枣的《夜半的面包》:"十月已过,我并没有发疯/窗外的迷雾婴儿般滚动/我一生等待的唯一结果//未露端倪。如果我是寂静/那么隔着外套,面包也会来吃我//是谁派遣了这面包?"如果面包会来吃我,那肯定我是疯了,这是反讽的写法--如果我面对世界的疯狂而不作出探问……


F1 夜半的面包(节选) 作者:张枣
那少年是我,曾把自行车颠倒在地
当他的手死命地摇转脚蹬
我便大吃那飞轮如水的肌肉

是谁派遣了灾难?派遣了辩证法?
事物鸡零狗碎的上空
死人的眼睛含满棉花
我会吃自己,如果我是沉默


  世界的疯狂曾使一个少年用颠狂的方式成长,逼迫疯醉的又到底是什么因子?这是任谁也回答不了的,但动荡沉坠摇醒了自我,心灵不得不深入捶问。探索视角由里向外扫描,终究回归自我指涉的深度。浓度自我探问的诗不容易写得好,因为往往流于情绪独白。张枣的早期诗篇流露着个人魅力的抒情,陈东东也是,不约而同,两人的近期诗也都呈现被撕裂后再试图进行整合的努力,不过运动轨迹大异其趣。陈东东的《雨中的马》类比张枣的《镜中》,都是诗歌之剑刚出鞘时的最初闪光,宁静耀目令人难忘。《雨中的马》写于一九八五年:"黑暗里顺手拿一件乐器。黑暗里稳坐/马的声音自尽头而来//雨中的马//这乐器陈旧,点点闪亮/像马鼻上的红色雀斑,闪亮/像树的尽头/木芙蓉初放,/惊起了几只灰知更鸟",韵律多么沉稳、内敛,像似时间已消泯,犹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F2 雨中的马(节选) 作者:陈东东
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
像乐器在手中
像木芙蓉开放在温馨的夜晚
走廊尽头
我稳坐有如雨下了一天

我稳坐有如雨下了一夜
雨中的马。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记忆
我拿过乐器
顺手奏出了想唱的歌


  冥思内聚的"我",心灵沉淀的至无依傍处,马的蹄音自尽头奔入,穿过雨声,穿过花开的声音,而复奔出记忆之门。全诗的音色和谐,无一丝杂音,韵律婉转细致无有间隙。这是完全立定于内心的诗,它的场景与现象无涉。无有凭藉自我指涉的诗相当难以进入,以展到极端,就会出现象顾城那样的作品。顾城的诗是一种完全内控的形态,世界之于他是微不足道的,像个从犯,《颂歌世界》时期就有这个味道。自选集《海篮》中有二首诗标明日期是1989年7月,推测是有关六月事件的反应,是对这件事最怪异的一种抒情,典型顾城式的:"吃饱了/好/都出门去 好几百/果子掉了好几回/你父母不再请客/个"(节选)。语调听起来好象是小孩太吵了,通通被轰出门。意思点到了,也很传神,但毫无依傍,像是一个游魂自言自语,题目况且叫做《茶叶》,另一首标题《诗经》:"小韭菜馆里/放好坐位/人来了没有/看好了没有/丢东西没有/回去看看//人都没了"(节选)。这种混沌形质没有文本意识的作品,保留了人类意识很神秘的原貌。当然人确然是有形质的,意念飘浮在空中居所断非长久之计,但顾城诗篇自我指涉的深度确实开启了一扇窥探人类灵魂的秘密窗牖。《礼拜》写于1989年9月:


F3 礼拜 作者:顾城
下雨
血流得好快

隔壁盖屋子
盖了拆

他看鸟走路
看鸟打招呼

别人看他
有一个火药的黑洞


  语言功能最怕被简约为概念传输,诗歌的意识形态化就是由此借尸还魂,先锋诗歌中有难以计数的此类文本,诗变成信息传真的工具,更多的是信息失真。主要问题是信息的质性限定了它的运动轨迹,概念的本质要求语义明晰,语意空间被框住,诗意空间当然无法有效成型,诗的语言应该是一种信息增值的语言。而诗歌语言又当如何安立?在自我指涉和现象探索之间维系巧妙的张力,情感负载和意义探索期以平衡,显隐自然、虚实相涉,这是诗歌艺术的永恒命题。语言功能主要是由语言观所决定,操纵语言者的身份、企图决定诗歌语言的辐射范畴与探索层级。先锋诗歌大面积的意识宣告必须回归社会特征和语言意识,有待更进一步思判。


■空间型构 定型--非定型

  新诗形式运动的观念早在始造时期即有人提倡,如刘半农主张"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陆志韦主张"有节奏的自由诗"和"无韵诗"、"舍平仄而抑扬",闻一多主张"节的匀称"、"句的匀齐",主张"音尺"等。上述主张由于时代变转迅速,诗型实验的努力难以成功,加上草创时期文本的质量、形貌也不足以称量作参考架构,一时无力接续思考。新诗潮以降近二十年,从累积在文献中的有效文本考察,主要的型构以自由体诗为重,小诗、散文诗、叙事长诗皆可化约其内,十四行诗以其本源的丰厚,时有中土传人,不过非从汉语诗歌历史创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民歌体或具有民谣风的现代抒情诗也时有人尝试,归属节律讨论的范畴。本段的空间型构分析采取和定位基础是架构的完型性,依非定型、准定型、定型作顺序讨论,依本文论述格局只能作初步分列,期待他论再详述。
  要讨论新诗的"定型"命题,首先要跨越自由体诗的"自由"迷思。问题其一:诗的自由限度在那里?才能够同时达成"诗"--解放心灵的功能与化育人心的意义。先锋诗歌不可能定义自己是封闭的樊笼,只有前卫之士才能亲近;或者语言形式不断翻新,以此确保先锋性?如果承认上述观点有效,就会推导出第二个问题:先锋诗歌的语言秩序与想象规章是什么?如何进行符号形式和心灵意义的同步探索,藉以达成知识目标,导入人文科学的领域进行对话交流。如果先锋诗歌无法有效进入"教育与学习"的文化循环中被广泛感思与提炼,先锋诗歌在文化生态环境与文学社区中的位置何在?恐怕心态会愈益紧绷与狭隘!也许讨论"诗的定型"命题并非无益。当然,一个时代的文体是由历史因素和创作实践共同完成的,笔者的论述只是提供思考方向,而非拘限。


G1 咖啡馆(节选) 作者:欧阳江河
一杯咖啡从大洋彼岸漂了过来,随后
是一只手。人握住什么,就得相信什么。
于是一座咖啡馆从天外漂了过来,
在周围一大片灰暗建筑的掩盖下,
显得格外触目,就象黑色晚礼服中
露出一小片雪白的衬衣领子。
我未必相信咖啡馆是真实的,当我
把它象一张车票高举在手上,
时代的列车并没有从我身边驶过。
坐下来打听消息,会使两只耳朵
下垂到膝盖,成为咖啡馆两侧的
钟表店和杂货铺。校准了时间,
然后掏钱到杂货铺买了一包廉价香烟。


  欧阳江河的叙事诗向来思路绵密层叠有序,思想赋有韵律,不会拗涩,相当难得。上引诗段只是首节,全诗共十节,长182行。宏观架构:人、时代、咖啡馆。每节的结构支撑点一致:人在咖啡馆的出入与位置。每节结构力的起点定位相同:2节"这时一个人走进咖啡馆"。3节"这时另一个人走进咖啡馆"。4节"这时走进咖啡馆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等,余类同。全诗以句为节奏基准,以意义节奏(句)为母节奏,韵律节奏(行)为子节奏。行与行的音数节奏比(6字-20字),节与节的行数节奏比(13行-25行)。本诗的定型评价:一、表现性(上),涵容意义深密。二、整体性(上),调性均衡,结构一致,思想穿梭漫扩,节奏调节自由中隐含节制。三、音乐性(中),节奏单元模糊,偶有片断无从相应,以首二行为例,选词、构句、顿挫之间,缺乏语言节奏之美,只余意义陈述。


G2 塞留古(节选) 作者:钟鸣
塞留古踢着一块石头。
纤小的脚丫,褐色的马。
塞留古,以色列人?上帝的
绊脚石。塞留古。塞留古。

欧罗巴的小夜曲。
亚细亚的王冠。
塞留古,像个水手,
撷月亮的水手。

割麦子,吹短笛,
在巴比伦路上。
跟鱼说说话:
"亚历山大,死吧。"
(中略4节)
塞留古嘴上泛着威尼斯白沫,
塞留古手上全是蝴蝶草,
塞留古耳朵里有架七弦琴,
塞留古哼的是一朵蔷薇。

塞留古踢着一块石头,
只需上路,然后哭。
塞留古踢着一个假圣人,
然后,变成水里的锚。


  标题有注解。塞留古:塞琉西王朝和亚细亚塞琉西帝国的缔造者。曾作为亚历山大部将参加征服波斯的战争。公元前326年还率马其顿步兵进攻印度波罗斯。(笔者注:假圣人是崇拜用的偶像。水里的锚隐喻铁戟沉沙。)
  塞留古在钟鸣的笔下很象一个郁悒不得志的人。全诗的选词典雅,采用高度象征手法以求取精神对照,带有吟唱风格的叙事节奏。全诗以行为节奏基准,兼夹两行悬念结构(跨行)。音数节奏比(5字-12字),行数节奏比(4行体,9节)。本诗的定型评价:一、表现性(上),想象空间宽阔。二、整体性(上),调性掌控均衡、节奏调节转折灵活。三、音乐性(上),节奏单元明晰,句构密实,松紧互系,如第六节"身无长者,向神/乞讨一柄剑和影子,/向马诉说空虚,/向死亡讨计谋。"


G3 四行诗 作者:宋琳
生活失去翅膀的温柔,
变得尖锐,暗淡无光。镜中,
我们几乎不能同自己相认,
梦的枝桠上落满不祥的生物。

我们多么想一走了之,避开
期待的目光。休息。如尘土。
或者坐在芦苇丛中,
在一朵云下长久地远望归鸿。

挖土,浇园,像古人那样,
脉搏呼应着雏菊的鸣叫。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我们
对鱼鳞般树皮的喜爱。

但就在夏季结束前的岩石上,
海风燃起一篷篷黑莓的灯笼。
警报已经解除,我们要回家,
夜降临了。星空的意愿表达。


  G3标题"四行诗"有双重意旨,首先它是传统诗旨中的"无题",不易说清题旨,二来它确然是四行体的诗。宋琳是相当关注形式的诗人,除了写过《死亡与赞美》的十四行组诗,也写过如《地毯》3行8节、《写作狂》3行6节、《小说家和他的女主人公》3行4节4组。另双行体、七行体、九行体,也偶然作尝试。上引《四行诗》不是他的优秀作品,主要用作对照研究。全诗的语义结构是首12流荡递进、末4行转折收束。结构思维的方式类似十四行体。所以整首诗四行架构的作用主要是节奏,缺乏结构性效应,首12行的3节分断没有结构上的必然。全诗的定型评价:一、表现性(中),顺序陈述,想象空间定向限制。二、整体性(中),语调控制恰当,节的自足性欠佳,节与节的情境张力不足以产生美学效应。三、音乐性(中),语词间协调性生硬,以第二行为例"变得尖锐,暗淡无乐。镜中,",韵律謇涩。


H1 明镜 作者:北岛
夜半饮酒时
真理的火焰发疯
回首处
谁没有家
窗户为何高悬

你倦于死
道路倦于生
在那火红的年代
有人昼伏夜行
与民族对奕

并不止于此
挖掘你睡眠的人
变成蓝色
早晨倦于你
明镜倦于词语

想想爱情
你有如壮士
惊天动地之处
你对自己说
太冷


  北岛(1972-1994)诗选《午夜歌手》,收录116首诗,其中节律均衡具有准定型架构的诗,多达37首,实占三分之一数量,形式思考在北岛诗美学里是一个重要命题自不待言。从双行体到七行体皆具,兼有少数几首不对称的长短调、短长调。个中以五行体九篇数量居首。《明镜》是北岛93年作品,染浸如杜诗般的苍茫语调。语调变化的迹象可以上溯92年初的作品《在天涯》,将独白转化为对话般的探问则始于《明镜》。全诗的结构布局采用四段式平行并置,情境空间相叠,以同质的语调贯串。第三节首句"并不止于此"是虚置的语段,用作转接,结构和音色略嫌疏漏。以行为节奏基准,语调深缓。全诗的定型评价:表现性(上),情境叠置和拉开适度距离的语调加深了表现空间。二、整体性(上),节的自足性完整,框架稳定。三、音乐性(上),语词凝敛协调,语感绵密。


H2 五亩地(节选) 作者:多多
匍匐到一片广大的甜菜地里,
旧日的苹果树,是一些模糊的手势,
说再见的手,是一些牛排。
用圣经中漏出的谷粒喂马
学着作一名旧式的农夫。
把掌心的面包渣倒进喉咙,
学着不糟蹋任何时辰。
把爱号叫的手背到背后,学着传播温暖,
我和我的口吃,是锯齿形的地平线。
而我信,这正是词蹦出辞典的机会:

给予,而不回答,
肯定,但不确定,
信!


  H2是多多95年的力作,全诗共九段251行,上引第九段末四句如下:"信金色的玉米地里有一个持久的微笑;/信马匹坚强的轮廓,忍受着同一个天空;/信曾经犁出万道金光的那只犁;/一阵掠过麦田的昏迷,让我信!"。好象有福音书的味道!这首诗是双重语调,主旋律是正文,副旋律仿谚语,如开篇2行"五亩地,只有五亩一/空置不种,用于回忆:"。全诗的意念轨迹从漂泊动荡到回归信仰。背景特征复杂,从个人、社会到文化一体含括,语调诚恳。不过诗歌自有它自身的规律,且来检证一番:"把爱号叫的手背到背后,学着传播温暖,",难以想象这是多多的诗句,还有引诗中的那三行警句,跟号叫有何区别?虽然是诚恳的号叫。我相信会有化育人心的意义,但应该是一个礼物或邀请,而不是宣告。诗意空间是开放性的,允许渗透和参与,多多花用251行最后导向一个封闭区域,令人不解。当然宗教或信仰确然是开阔的,但诗就是诗,每一行都必须通得过诗意的验证。严格说来汉语诗歌必须在两行以内见真章,不然就枉费了汉语句构凝敛形象丰厚的优美形质,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丝丝相扣的韵律关系和情意呼应,写下两百行也是白费心神。以本诗首段四行作例:"一片响亮的天空,移过九月的耕地;/十月的摘棉人,已象云一样隐去;/十一月红透的柿子,在枝上寻求变动;/万千风云的疾走,依旧真实可信。",诗质疏松,尤其第四行,如何标识它是一行诗?全诗定型评价:一、表现性(上),有丰富的意念呈示,全诗视野开阔。二、整体性(上),以麦田的景象变幻宏观对照人世岁月的流转。三、音乐性(中),双重语调有创意,但诗的基础构成依旧模糊。


H3 咏冬 作者:朱文
风和日丽,这个季节
子虚乌有。

这个季节只是
另一个季节的比喻;

我的死亡,比作
你永恒的爱情。

古怪的农民,
需要的只是种地,

这里种一年,
那里种一年,

人间种一年,
天堂种一年。

瞧,他自己那块地
已荒芜多时了

劳累终年,这个农民
子虚乌有。

这个农民只是
另一个农民的比喻;

我的爱情,比作
向你飞翔的坟墓。


  同样是种地,朱文这一块种得秩序清明、暗涛汹涌,难以抗拒的形式反复带出意念的推荡扩延。"咏冬"是反讽遍地荒凉的人世,本诗带有双重视点,以宏观视点为主,间入两节局内视点,以情感负载的能量牵动意义探索导向令人悲恻莫名的境界。精炼成熟的意念掌控,节奏断连有致。透视苦难的大地并将自己引置其中,悲悯而诚挚的诗。诗人意识的穿透性本身就是一个启示,何劳宣告?意识宣告曾经染污过多少诗歌!全诗定型评价:一、表现性(上),情感朴厚,思绪深邃,诗意回响辽阔。二、整体性(上),以并列句和变奏型的首尾反复架构全诗,具有回旋效应,选词构句展现高度象征性。三、音乐性(上),节奏基准稳定中参与变化,音声相和,节奏推荡富有韵律感。
  以上讨论六篇先锋诗歌文本,G1G2G3皆属非定型文本,虽然《四行诗》具备4行4节的型格,实际并无规范功能。《咖啡馆》是延展性结构写法中表现最好的一篇,格局也庞大,《五亩地》则是断续性结构写法中企图宏阔的作品,两篇的缺陷主要都是基础构成的界定不明,也就是碰触到汉语诗歌的元素、规律的本质问题,尚待各方学者思考深入研磨,型构的基础仍有待判准。钟鸣的《塞留古》比起他的叙事史诗《树巢》,显然收敛而成熟,可以判为准定型,涵容性、发展性都有可观之处,期待创作实践推动。北岛的《明镜》是五行体的代表作,5 行4节的格式颇有"定型"的企图,北岛另有5行2节的诗型,美学张力特殊,值得注目。朱文的《咏冬》是双行体代表作,这个诗型的表现空间和节奏变化还有宽大腹地可以求索。先锋诗歌的诗型如三行体、六行体尚有极丰美的文本风貌,等待后续研究。
  诗型思考并非要寻找一个僵硬模式方便填空,而是要探察现代汉诗的基础构成规律,藉以作为创作思考和教育学习的资源,以待升华与普润的诗歌远景。

结语

  本文总体的论述以先锋诗歌抽样文本为考察对象,而非个别的先锋诗人,并且刻意避开争议不休的潮流、派系、年代、地域的局限视角,企图以"空间中的读者"视点作语言现象的具体勘察,以语言意识为思考进路,涵括心灵和语言的双重向度,反复摸索于精神定位与形式意识之间,试图开启先锋诗歌的潜藏真实及其奥美,为汉语诗歌的诗学建构作基础准备工作。先锋诗歌三十年的写作史无可避免地仍在探索阶段,诗学基础概念有待于定位与理清,语言形态、美学架构尚待自觉性的实践与思考长期推动,才有可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为汉语诗歌重新命名的地位。
  大陆先锋诗歌的背景特征综述如下:社会特征--反映了人性压榨与集权管理下,生命意识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求取平衡的挣扎,从控诉、批判、人性解放延伸到纵情、逃避与变形。语境特征--形式:向西方学习借鉴的态势与能量远远大过面向传统的思维,经常被论述的典范有茨维塔伊娃(俄)、里尔克(德)、庞德(美)、聂鲁达(智利)、埃利蒂斯(希)、艾吕雅(法)等。主题:常见的主题现象是控诉、抗争、疗伤与幸存。场合:非官方的地下刊物,经常性被查抄,此仆彼起,难以持续经营,无法正常发行传播面窄。语体风格特征--非常复杂多变才华扬溢,文本能量丰沛。兼有大量的风格仿本和意识宣告。文化特征--套装奇异身份模糊。汉语意识逐渐抬头。
  传统文化是精神磁场的母体,断离根源的滋养要追求精神性无异缘木求鱼。文化大革命斩断的不止是传统的形貌、精神,还有对自己血缘的关爱与自信。激荡一时的文化热与国学热究竟有没有锤炼到文化底层?这个问题无法求取速食性的答案,唯一的关键是持续的思维与批判。先锋诗歌长期的发展危机是精神空间的建构乏力,意识跳荡于存在与幸存间徒劳往返,或许先锋诗人最需要拯救的是自己。拯救成功,诗篇自然会透发启示的光,精神空间于焉完成;拯救失败,只有继续疗伤或任其唠叼不绝的宣告。先锋诗歌在遭遇政治与市场的两面剥削之余,唯一的自救之道是建立坚实明晰的自我批判能力与审美评价体系。先锋,本具有"刺"与"探"双重义涵,迎接二十一世纪,让我们期待先锋诗歌预言性时代的来临。

引诗书目
(从略)
引文书目
1. 《诗探索》16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
2. 《今天》22期(美国今天杂志社,1993· No3)
3. 《今天》25期(美国今天杂志社,1994· No2)
4. 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复印稿,1994)
5. 《今天》24期(美国今天杂志社,1994· No1)
6. 《倾向》6期(美国倾向杂志社,1996春)


回目录||梦远书城(gux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