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历史演义 > 上古神话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六十九回 耕历山三番五次 访大舜不远万里(1)


  且说舜师事蒲衣之后,因求医心切,即匆匆上道,来到淮水,访求蠙珠。土人道:“近几十年以来,淮水中出了妖怪,不时兴波作浪,漂没民居,人民也远避不及,哪里敢再去求珠呢?”

  舜听了,只索罢休。

  沿路又访问巫咸消息,有人说:“大约在长江口海中一个什么岛上。”

  舜听了,就向长江口而来。但见烟波淼淼,洲渚森森。无数裸体纹身之人,驾着独木舟,出没于洪涛雪浪之中。舜上前仔细探听,果然有人知道,巫咸就住在前面海岛上。舜大喜,雇了一只帆船,直向那海岛而来。到了岛边停泊,舟人说道:“这就是了(原注:现在江苏常熟县西有虞山,为巫咸之所出)。”

  舜上岸访问,哪知土人道:“咸老师已回北方,刚才前月去的。”

  舜听了,大失所望,独立踌躇了一会,也无心观玩风景,随即回船。舟人道:“回去吗?”

  舜答应道:“是。”

  哪知船刚开出港口,忽而飓风大作,把这船吹向海洋而去。

  顷刻之间,帆飞樯折,船上之人无不狂呼救命,高叫苍天。舜在此时虽则绝无恐怖,然而念及父母弟妹,亦不禁凄然。过了一会,又是一个巨浪打来,船身四分五裂,众人齐落水中,各各不能相顾。幸喜舜身旁浮着一根大木,舜赶快抱着,听它载沉载浮,但觉耳畔呼呼风响,大浪一个一个从身上打过。

  约有半日光景,舜自分必死,闭目听之。忽然又是一个大浪,将舜和木头高举空中,陡然落下,觉得不像水中了,开眼一看,原来已在沙滩之上,不禁自相庆幸。但这时已在夜间,四顾昏黑,辨不出是岛是陆。深恐大浪再来,只能抖起精神,努力向岸上行去。过了一会,离海觉已远了,就在一块石上坐下,觉得浑身衣服尽行湿透,而且气力全无,疲惫不堪,腹中所饮咸卤,亦呕出许多。

  幸喜天气和暖,尚不至于号寒,然而无情的风还阵阵吹来,只得忍耐。又过一会,天渐明了,舜早将衣服的水统统绞干,穿在身上,但是腹中奇饿,暗想:“漂泊在此,究竟不知是何地方?同船之人此刻不知生死如何?我虽侥幸不死,然而身畔一无所有,吉凶正是难卜,姑且向里面探听见看。”

  想罢起身,迤逦而行。约二三里远,觉得前面树林中似有鸡犬之声,急急向前,果见有一个村舍。村人看见了舜,亦都觉诧异,霎时男女大小,纷纷环集,争相问讯,都是裸体纹身的。舜将昨日舟行遇险的情形说了一遍。村人虽是蛮荒,却很和善,听见了都说道:“那么客人饥了,我们请你吃吧。”

  说着,就有人邀舜到一间茅屋里坐,搬出食品来请舜吃。舜极道感谢,就吃了许多。

  那时屋内外环而观的人,仍旧不少。有人说道:“客人,你的衣服湿极了,何不脱下呢?”

  舜道:“我因为在水中受寒,所以暂且不脱。”

  因问道:“此地是何处?”

  村人道:“此地是涂山脚下,亦有人叫苗山的(原注:现在浙江省会稽山)。”

  舜道:“离中原有多少远?”

  村人道:“中原地方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舜听了,不免踌躇,因为身边一无所有,不特不能归去,并且何以为生呢?

  那些村人似乎有点猜到舜的心思,就说道:“客人不必心焦,落难之人,我们是一定帮助的。我们虽则穷,但是十几家供给你一个,总供给得起,你不要愁。”

  舜听了,非常感激,说道:“承诸位如此盛情,倘他日得归故里,定当厚报。”

  另有一村人道:“我们是不望你报的。请问客人尊姓大名?向来是做什么生意的?”

  舜一一说了。村人道:“好极,好极,你既然会耕田,我们这里空地多得很,明日尽你去耕吧。器具没有,我们借你。”

  舜听了,真真感激之至,暗想:“在此穷乡僻壤之中,竟有此羲皇以上之风俗,真是难得极了!”

  遂连声称谢不置。这日,就住在东村里。

  次日,村人领舜到各处一看,说道:“虞客人,这里都是空地,请你自己挑选吧。”

  舜挑了一块傍山的地。村人道:“这块地硗瘠,恐怕不好种呢。”

  舜道:“不打紧,我能种。”

  于是先在旁边诛茅结屋,慢慢的开垦起来。又搬一方大平石到屋内,支了一间床,以便寝处。其余一切器具、种子,都是村人借用的(原注:现在浙江余姚县城北三十五里有历山,相传为舜耕处)。但是开垦硗瘠,颇为不易。

  一日,舜正在用力之后辍耕休息,忽见一只大象从山上缓步而下,走到舜的耕地上,用大鼻子卷起锄犁,不住的向田中开垦。那象本是众兽中最大的动物,气力甚大,不到片时,所开垦的田已不少。舜看了,亦是诧异。过了一会,有村人来看见了,不觉狂叫起来,顿时男女大小又纷纷环集。大家都以为异事,就问舜道:“这是什么野兽?虞客人你去捉来的吗?”

  舜道:“不是。这个是象,从那边山上走来的。”

  村人道:“它怎样会代你耕地?”

  舜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有一个老人道:“我说过的,大难不死,必有大福。虞客人从那大海之中逃得性命出来,我说一定是个不凡之人。现在又有这种异事,将来你们看着吧。”

  这句话一说,众人此唱彼和起来,竟把舜奉如神明一般。从此,这只象就依着舜不去。舜在此耕田,总是借象之力。后来又开了一口井,亦是象帮忙的(原注:现在余姚县历山下有象田、舜井,又有舜之石床,足踏处双迹宛然。)。有一日,舜插好了秧之后,有好许多鸟儿飞来,啄去莠草,仿佛代耘田。这个象耕鸟耘的故事,现在民间都还是传说的。闲话不提。

  且说舜在历山耕田,一住年余。虽则时洒思亲之泪,然而很受当地土人之亲敬,倒也安然无事。哪知有一日,忽然不妙了,无情的海水竟不住向上的逆行起来,不知何故。它的逆行,势虽甚缓,但是继长增高的,日甚一日,看看田庐都要被浸没了,村人恐慌,商量防御之法。舜道:“这种情形恐怕不是天灾,是地变,人力无从抵御的。依我的愚见,不如迁到较高之地,避开了吧。”

  众人虽则安土重迁,但是素来信仰舜的说话,既然如此,只能赞成。于是大家迁徙,一直向西南而行。有些重大的物件,都由象往来驼运。走到苗山脚下,众人乏力,就此止住,舜亦拣了一块田地住下。大家草创经营,重复建设起来,再做他们的耕种事业。(原注:现在浙江上虞县西南有历山,相传为舜耕处,山下有田曰象田,井曰舜井。)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